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北理工姚燎原/杨国昱团队JACS封面:二硫代碳酸盐保护的Au25纳米棒的手性D5构型和近红外二区磷光

北理工姚燎原/杨国昱团队JACS封面:二硫代碳酸盐保护的Au25纳米棒的手性D5构型和近红外二区磷光

原子精确的金纳米团簇由于其丰富的构型和在催化、发光、传感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成为了近十年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保护配体在金纳米团簇结构的调控和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金纳米团簇的合成中,硫醇配体、膦配体是合成金纳米团簇的常用配体,使用新兴的炔基配体和氮杂环卡宾配体(NHCs)稳定的金纳米团簇进一步证明了表面的有机配体在团簇的尺寸、构型和性质的调控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金纳米团簇的合成中,新型配体的引入不仅会丰富金纳米团簇的构型,还会赋予其新的功能,有助于克服当前金纳米团簇研究领域的瓶颈。因此在金纳米团簇体系中使用创新型的保护配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挑战性。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姚燎原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和杨国昱教授(点击查看介绍)团队首次使用二硫代碳酸盐(DTX)配体合成了从未报道过的两个交错式(staggered)构型的Au25纳米棒[Au25(DTX)5(PPh3)10Cl2]2+(Au25DTX-Cl)和 [Au25(DTX)5(PPh3)10Br2]2+(Au25DTX-Br)。不同于之前报道过的重叠式(eclipsed)D5h对称性的Au25纳米棒,DTX配体保护的Au25具有交错式的手性D5构型,DTX配体的使用诱导对称性破缺,实现了由非手性配体构筑手性金纳米团簇。实验结果结合理论计算(DFT)表明,交错式构型是发射波长红移至近红外二区(NIR-Ⅱ)的主要原因,使得该类金纳米团簇在生物成像等方面展示了巨大应用潜力。

图1. Au25DTX-ClAu25DTX-Br结构示意图


图2. Au25DTX-ClAu25DTX-Br吸收,发射谱图及DFT相关计算结果


由于反应体系中使用的配体没有固定的手性选择方向,因此得到外消旋产物。该团队进一步使用手性的DTX配体,成功实现了手性配体诱导的手性拆分,分别得到了两种手性对映异构体的单晶(具有相反构型的P-Au25DTX-Cl  M-Au25DTX-Cl 纳米团簇)。单晶结构清晰表明,在手性配体的诱导下,腰部的二硫配体分别为左手螺旋(M)和右手螺旋(P)方向。也就是说分子手性诱导了超分子手性的形成与拆分。实验和计算得到的圆二色谱(CD)谱图进一步验证了DTX保护的棒状Au25的手性特性。

图3. P-Au25DTX-Cl and M-Au25DTX-Cl 结构示意图,UV-vs和CD谱图。


阴离子交换实验证明Au25DTX-Br相对于Au25DTX-Cl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类交错式构型的Au25纳米棒的催化性质,该团队进行了光催化硫醚氧化和电催化产氢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团簇的催化性质高度依赖于团簇构型及结构稳定性。

图4. 催化实验及阴离子交换实验示意图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表面配体和配位阴离子在金纳米团簇的构型、手性、光物理性质和催化性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工作为未来设计结构新颖的金纳米团簇提供了一种新型配体的设计依据,并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金纳米团簇的功能化和应用,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并成功被选为封面。文章的第一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白梦鸽,通讯作者是北京理工大学姚燎原教授和杨国昱教授。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Dithiocarbonate-Protected Au25 Nanorods of a Chiral D5 Configuration and NIR-II Phosphorescence

Mengge Bai, Lin Qin, Xiang-Ming Zeng, Minjian Wu, Liao-Yuan Yao,* and Guo-Yu Yang*

J. Am. Chem. Soc., 2024, DOI: 10.1021/jacs.4c02411


研究团队简介


姚燎原,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PhD),之后继续在同一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曾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学习交流,2021年入职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和北理工特立青年学者,主持北京市面上项目,参与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专注于功能团簇的设计与合成,从分子层面进行设计并构筑具特定结构与功能的团簇新结构;以团簇为基本单元,进一步构筑团簇基多级结构与功能材料,实现自下而上(bottom-to-up)构筑新型传感、催化、发光材料的目标。近年来,在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CCS Chem, Inorg. Chem.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课题组常年招收博士后与青年教师,欢迎感兴趣的青年学者加入!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74974 

https://cce.bit.edu.cn/szdw/gccrc/db565ff2c0824fc7bc32d9a259ce62e5.htm 


杨国昱,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荣誉与奖励: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暨百人计划”、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卢嘉锡优秀导师奖、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及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14~2023年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化学科学领域)。


学术兼职: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委会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矿物复合材料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分子材料与超分子器件/稀土晶体专委会委员;《Tungsten》杂志副主编、《无机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结构化学》及《Fundamental Research》等期刊编委、《Polyoxometalates》期刊顾问编委等。


研究领域:长期从事氧合团簇化学研究,包括过渡金属氧簇、稀土氧簇、锗氧簇、硼氧簇、基于氧合团簇单元构建的多孔材料、催化材料及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等。在氧合团簇的设计合成、组装及性能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已在Chem. Rev.、Chem. Soc. Rev.、Acc. Chem. Res.、Coord. Chem. Rev.、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4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主编《氧基簇合物化学》专著1部、撰写专章多篇。主持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专项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等。


人才培养:已培养青年人才百余人,包括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中科院优博论文奖/优博论文提名奖、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宝钢优秀研究生奖、中科院刘永龄奖学金特别奖/优秀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及优秀毕业研究生奖等多人。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8919 

https://cce.bit.edu.cn/szdw/gccrc/00c821c859d146f194607d1ed04d2f55.htm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生物医学数据成像与可视化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动态系统的数学与计算机建模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购书送好礼
天然纤维材料
口腔微生物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
材料学领域约200份+SCI期刊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期刊
动物源性食品遗传学与育种
专业英语编辑服务
左智伟--多次发布
多次发布---上海中医药
香港大学
韩国
深圳大学
西湖大学
化学所
西安电子
北化工
新加坡国立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