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 学术Psychological Bulletin › 论文详情
Our official English website, www.x-mol.net, welcomes your feedback! (Note: you will need to create a separate account ther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cross the life spa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 IF 22.4 ) Pub Date : 2021-12-20 , DOI: 10.1037/bul0000342
Janina Larissa Bühler 1 , Samantha Krauss 1 , Ulrich Orth 1
Affiliation  

Previous research has not led to any agreement as to the normative trajectory of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e summarize the available evidence on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s a function of age and relationship duration. Data came from 165 independent samples including 165,039 participants. In the analyses, we examined cross-sectional information on mean level, that is, the percent-of-maximum-possible (POMP) score at the first assessment, and longitudinal information on mean change (i.e., change in POMP scores per year). The mean age associated with effect sizes ranged from 20 to 76 years and the mean relationship duration from 3 months to 46 years. Results on mean levels indicated that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decreased from age 20 to 40, reached a low point at age 40, then increased until age 65, and plateaued in late adulthood. As regards the metric of relationship duration,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decreased during the first 10 years of the relationship, reached a low point at 10 years, increased until 20 years, and then decreased again. Results on mean change indicated that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decreased within a given relationship, with the largest declines in young adulthood and in the first years of a relationship. Moderator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presence of children and measure of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explained variance in the mean level. Except for these two moderators, the pattern of findings held acros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irth cohort, sample type, country, ethnicity, gender, household shared with partner, marital status, relationship transitions, and dyadic data.

中文翻译: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展关系满意度: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先前的研究并未就关系满意度的规范轨迹达成任何一致意见。在本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我们总结了关系满意度发展的现有证据,作为年龄和关系持续时间的函数。数据来自 165 个独立样本,包括 165,039 名参与者。在分析中,我们检查了平均水平的横截面信息,即第一次评估时的最大可能百分比 (POMP) 分数,以及平均变化的纵向信息(即每年 POMP 分数的变化) . 与效应量相关的平均年龄为 20 至 76 岁,平均关系持续时间为 3 个月至 46 年。平均水平的结果表明,关系满意度从 20 岁到 40 岁下降,在 40 岁达到低点,然后增加,直到 65 岁,并在成年后期达到稳定。关于关系持续时间的衡量标准,关系满意度在关系的前 10 年下降,在 10 年达到低点,直到 20 年才上升,然后再次下降。平均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特定关系中关系满意度下降,在青年期和关系的最初几年下降幅度最大。调节分析表明,儿童的存在和关系满意度的测量解释了平均水平的差异。除了这两个主持人之外,调查结果的模式跨越了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国家、种族、性别、与伴侣共享的家庭、婚姻状况、关系转变和二元数据等特征。并在成年后期趋于稳定。关于关系持续时间的衡量标准,关系满意度在关系的前 10 年下降,在 10 年达到低点,直到 20 年才上升,然后再次下降。平均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特定关系中关系满意度下降,在青年期和关系的最初几年下降幅度最大。调节分析表明,儿童的存在和关系满意度的测量解释了平均水平的差异。除了这两个主持人之外,调查结果的模式跨越了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国家、种族、性别、与伴侣共享的家庭、婚姻状况、关系转变和二元数据等特征。并在成年后期趋于稳定。关于关系持续时间的衡量标准,关系满意度在关系的前 10 年下降,在 10 年达到低点,直到 20 年才上升,然后再次下降。平均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特定关系中关系满意度下降,在青年期和关系的最初几年下降幅度最大。调节分析表明,儿童的存在和关系满意度的测量解释了平均水平的差异。除了这两个主持人之外,调查结果的模式跨越了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国家、种族、性别、与伴侣共享的家庭、婚姻状况、关系转变和二元数据等特征。关于关系持续时间的衡量标准,关系满意度在关系的前 10 年下降,在 10 年达到低点,直到 20 年才上升,然后再次下降。平均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特定关系中关系满意度下降,在青年期和关系的最初几年下降幅度最大。调节分析表明,儿童的存在和关系满意度的测量解释了平均水平的差异。除了这两个主持人之外,调查结果的模式跨越了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国家、种族、性别、与伴侣共享的家庭、婚姻状况、关系转变和二元数据等特征。关于关系持续时间的衡量标准,关系满意度在关系的前 10 年下降,在 10 年达到低点,直到 20 年才上升,然后再次下降。平均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特定关系中关系满意度下降,在青年期和关系的最初几年下降幅度最大。调节分析表明,儿童的存在和关系满意度的测量解释了平均水平的差异。除了这两个主持人之外,调查结果的模式跨越了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国家、种族、性别、与伴侣共享的家庭、婚姻状况、关系转变和二元数据等特征。关系满意度在关系的前 10 年下降,在 10 年达到低点,直到 20 年才上升,然后再次下降。平均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特定关系中关系满意度下降,在青年期和关系的最初几年下降幅度最大。调节分析表明,儿童的存在和关系满意度的测量解释了平均水平的差异。除了这两个主持人之外,调查结果的模式跨越了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国家、种族、性别、与伴侣共享的家庭、婚姻状况、关系转变和二元数据等特征。关系满意度在关系的前 10 年下降,在 10 年达到低点,直到 20 年才上升,然后再次下降。平均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特定关系中关系满意度下降,在青年期和关系的最初几年下降幅度最大。调节分析表明,儿童的存在和关系满意度的测量解释了平均水平的差异。除了这两个主持人之外,调查结果的模式跨越了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国家、种族、性别、与伴侣共享的家庭、婚姻状况、关系转变和二元数据等特征。平均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特定关系中关系满意度下降,在青年期和关系的最初几年下降幅度最大。调节分析表明,儿童的存在和关系满意度的测量解释了平均水平的差异。除了这两个主持人之外,调查结果的模式跨越了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国家、种族、性别、与伴侣共享的家庭、婚姻状况、关系转变和二元数据等特征。平均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特定关系中关系满意度下降,在青年期和关系的最初几年下降幅度最大。调节分析表明,儿童的存在和关系满意度的测量解释了平均水平的差异。除了这两个主持人之外,调查结果的模式跨越了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国家、种族、性别、与伴侣共享的家庭、婚姻状况、关系转变和二元数据等特征。调节分析表明,儿童的存在和关系满意度的测量解释了平均水平的差异。除了这两个主持人之外,调查结果的模式跨越了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国家、种族、性别、与伴侣共享的家庭、婚姻状况、关系转变和二元数据等特征。调节分析表明,儿童的存在和关系满意度的测量解释了平均水平的差异。除了这两个主持人之外,调查结果的模式跨越了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国家、种族、性别、与伴侣共享的家庭、婚姻状况、关系转变和二元数据等特征。
更新日期:2021-12-20
down
wechat
bug